1 气候 布谷声中夏令新
纷纷红紫已成尘,布谷声中夏令新。北京时间5月5日将迎来立夏节气。立夏,标志着夏天来临。古汉语中,“夏”有大的意思,春日播种的植物此时已直立长大。
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。一候蝼蝈鸣。东汉时的山东老乡郑玄解释说,“蝼蝈”为蛙类。立夏鸣的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。随着青蛙鸣叫声声,夏天的味道浓了。二候蚯蚓出。此时地下温度持续升高,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。三候王瓜生。王瓜这时已经开始长大成熟了,可以采摘。
古时,人们认为“风起动万物”,所以对每个季节的风有着细致观察。立夏后,天空开始刮“清明风”,即东南风、清和风。白居易诗云:“清和四月(指农历)初,树木正华滋。风清新叶影,鸟恋残花枝。”
2 农事 谷雨麦怀胎,立夏麦吡牙
农谚云“谷雨麦怀胎,立夏麦吡牙”“立夏落雨,谷米如雨”,农人们对天气的期待和需求已细致到温度、湿度和连续性等各个方面。
此时,山东大地的麦穗上,谷壳一排排整整齐齐,犹如牙齿,胡须一般的麦芒也逐渐长出。
小麦从春天返青生长后对水分的需求量一直很大,立夏时却怕雨水,尤其是连绵阴雨。小麦扬花时若下雨,容易发生赤霉病,又称烂麦头、红麦头、麦穗枯,会导致麦穗腐烂,农人总结经验说:“立夏前后连阴天,又生蜜虫又生疸。”蒲松龄在其《家政外篇》中,也记载了鲁中地区立夏时节的农谚:“立夏日,蝉鸣,稻不收;夏前鸣,来年丰。初一,风雨,米麦贵。”
3 习俗 立夏吃蛋
为迎接炎热的夏季,人们在立夏之时已做足准备。山东民间在这天的习俗基本围绕“驱邪祛病,祈愿健康”的主题,如秤人、吃蛋、尝三新、吃立夏饭、斗蛋等迎夏习俗。人们在这天到村口或院里挂起一杆大木秤,秤钩悬一根凳子,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。司秤人一面打秤花,一面讲着吉利话,将称完的体重记下来,等到立秋日时还要再称体重,看看夏天体重有什么变化,“以验夏中之肥瘠”,为贴秋膘做参考。
立夏这天,山东不少地区还要煮立夏蛋,正所谓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症夏”。相传立夏吃蛋养心,吃了蛋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。立夏蛋一般要用茶叶煮成五香茶叶蛋,小孩子除了吃蛋,还要玩斗蛋游戏,家家户户用彩线编织蛋套,装好煮熟的蛋,挂在孩子胸前,小孩则用蛋互相撞击,看谁蛋最结实。
4 养生
立夏过后,天气渐趋炎热,但也不应长时间待在阴凉环境,应适度进行户外活动,让身体适当出汗。
医生建议,着装一定要护住肚脐、后背,避免着凉导致胃肠不适等症。老年人则往往阳虚畏寒,很多老年人立夏后仍穿着棉服、马甲。医生建议老年人适当减少衣物,避免穿衣过多、出汗过量导致外感风寒。
饮食宜清淡,多食新鲜蔬菜,不要吃隔夜饭。可适当多食用薏米、茯苓、白术、砂仁、豆蔻、干姜、藿香等有温阳、健脾、祛湿作用的食物。
5 赏景 槐夏午荫清
“麦天晨气润,槐夏午荫清。”与“麦天”同时成入夏关键词的是“槐夏”。
“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,我一出门向西走,总是清香飘拂,溢满鼻官。抬眼一看,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,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,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,满树繁花,闪着银光;花朵缀满高树枝头,开上去,开上去,一直开到高空,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。”山东老乡季羡林先生如此感叹初夏的馈赠。
6 诗词 谢却海棠飞尽絮,困人天气日初长
赤帜插城扉,东君整驾归。
泥新巢燕闹,花尽蜜蜂稀。
槐柳阴初密,帘栊暑尚微。
日斜汤沐罢,熟练试单衣。
——宋·陆游《立夏》
竹摇清影罩幽窗,两两时禽噪夕阳。
谢却海棠飞尽絮,困人天气日初长。
——宋·朱淑真《初夏》
乳雀啁啾日气浓,雉来交影日重重。
秧田百亩鹅黄大,横策溪村属老农。
——宋·林逋《初夏》
(来源:大众新闻客户端)